“圆锥从上往下看,看到的圆中间有没有点?”
“选择1‘能’,选择2‘不能’,请投票!”
“正确答案是什么?同学们可以打开相机应用拍张照片验证一下!”
……
在初一的一堂数学课上,同学们对于圆锥从上往下看,看到的圆中间到底有没有点这个问题两方意见争执不下,面对这种情况,宁大附中的王婷老师利用ForClass知慧云课堂的即时互动功能,即时地发起了一场投票,随即让正反方的同学现场制作一个圆锥,打开平板中的相机应用从上往下拍照进行验证,班上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。
(课上,同学们正在使用平板与老师进行互动)
(一)借助信息化手段,提高学生自主能力
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,是全区“互联网+教育”标杆校。近年来,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,学校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,加快打造“智慧校园”步伐,用技术手段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,帮助学生学习。重点是要让“智慧课堂”在校园中的应用常态化。
在教学模式方面,宁大附中全校采取"导学案+小组合作学习"的教学模式,每一个学科都有导学案,导学案分为课前的学生自学、课中的小组合作探究以及课后的巩固提升三个部分,学生们以6人为一个小组,合作开展学习。2020年秋季新学期,宁大附中正式与创而新牵手合作,在初一6个班常规班和高一1个公共课室中引入“ForClass知慧云课堂”,借助信息化手段,提高学生自主能力。
智慧课堂,能融合数字教材、数字资源、教学工具与教学场景,优化教师教学、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,助力常态课堂环境,打造以资源、互动为核心的高效教学模式,并在每个环节,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行为的数据进行收集、保存和分析,帮助老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与学。
为了帮助宁大附中的老师和学生能尽快地熟悉新技术,让智慧课堂在校园中的应用常态化,除了提供智慧课堂产品与方案,在充分考虑学校需求与现状后,智慧教学产品研发机构还为学校带来了优质的入校教研培训服务:先是对宁大附中的老师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体培训和小范围培训,开学后深入学校,技术人员为老师们的智慧教室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,教研服务人员为老师们解惑答疑,聆听老师们的上课需求和授课思路,为老师们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,协助老师磨课,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等等。
宁大附中的老师们从一开始接触“新模式”的毫无头绪,慢慢到如今的可以将特色功能自然流畅地融进日常教学。通过智慧课堂教学,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。截至目前,初一年级语数英三门学科的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ForClass进行授课。在具体操作方面,课前,老师将本节课的导学案、学习资源上传到“ForClass知慧云课堂”,同学们可以在平板电脑上先进自学;有了预习的基础,课堂上,老师会带领学生展开深层次的学习,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课件完成课堂作业,提交后,老师能在电脑看到精准的学情分析;课后,学生再通过学生平板完成部分巩固提升的作业。
(智慧课堂教研服务人员在宁大附中)
(二)线上线下结合,教学反馈快又准
通过以下三节课,我们可以了解到宁大附中教师是如何常态化、灵活地使用智慧课堂的:
课堂一:刘倩老师 数学课《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课》
刘老师提前一天在ForClass知慧云课堂上,针对《丰富的图形世界》这一章的知识点布置了8道填空题,学生们通过平板电脑进行作答,系统自动进行批阅,老师通过作业报告看到学生们的答题情况,了解清楚班级的学情,课堂上先是对这8道填空题错误率较多的题目进行的重点的讲解,随后,刘老师利用“即时互动”功能,将电脑里准备好的选择题即时的发送给学生进行答题互动,查阅同学们的得分率,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以及引申出背后的知识点回顾。
学生们在平板上能同步收到刘老师分享的资源内容
同学们通过平板进行互动答题,老师能即时查看学生们的答题情况。
课堂中利用“抢答”功能提升课堂的活跃度。
同学们能将自己的答案投放至大屏幕进行讲解。
课堂二:高彩玲老师 英语课《What color is it?》
课堂上,高老师使用PPT为学生剖析重难点,其中重点的页面通过“屏幕分享”功能分享到学生平板让学生进行保存,一个知识点讲完后高老师利用互动习题发布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,并通过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。
课堂三:李至立老师 语文课《秋天的怀念》
在课堂中,李老师为了让学生们能更好地掌握这篇课文,设计了三个小组活动,在组织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时,高老师让学生们使用平板将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拍照,随即使用“学生投屏”功能进行实时投屏展示,这样全班同学都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其他小组的作品,让课堂成果分享更及时。
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,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关国家未来的发展。在互联网、大数据技术、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,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。作为自治区级“互联网+教育”标杆校,我校正在完善“互联网+”信息化教学模式,智慧课堂教学已从高一、初一年级开始实施,下一步将推进智慧课堂在全校范围内的常态化开展,借助科技,改进教学方式,提高课堂质量,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素养。